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cecjjw的博客

 
 
 

日志

 
 

【转载】排寒气的秘密  

2018-05-11 16:10:15|  分类: 气血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科技养生《排寒气的秘密》

排寒气的秘密  

2013-11-23 16:36:55|  分类: 民族医药|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南无菩提叶《排寒气的秘密》

寒气会偷偷的杀死你+中医指的寒是百病之源+怎样去除体内寒气 补气血+体寒的诊断及其驱除方法 +人体排寒气的秘密

寒气会偷偷的杀死你(栾氏原编)



图片





























寒藏何处

人体背后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即是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经过长期断的累积而成。
头顶的寒气会直接堆在头顶上,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应该是硬硬的感觉。但是寒气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软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海绵垫的。头顶的寒气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一个硬硬的肿包,到医院诊断时医生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把寒气用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因而造成行动不便。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都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跛了数十年无论如何均难以想象是由于胃经的寒气所造成的。
侧面的寒气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气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这个部位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由于寒气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气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的胖。
由于这些废物不是人体的组织,因此会在组织之间流动,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在空调房中办公的女性最常见萝卜腿),通常男人较女人活动力大些,因而女人多数堆在大腿外侧,男人则大多堆在小腿肚上。这种现象即是本书前面所说寒气所造成胆经阻塞的原始原因,也就是胆经的寒气堆积造成胆功能受阻,再造成吸收的障碍。敲胆经一方面能刺激胆经,强迫其分泌胆汁;另一方面使这些堆积的废物能够流动,进而排出体外。
膀胱经处于人体的背部,背属于阳位,风寒湿易袭的部位.而脏腑的气血出口都在背腧穴上.这些能量的出口被寒气堵塞,肺的能量物质得不到输布,久之,就会造成阳虚.膀胱经的寒气主要积存在,背部,骶部八蹘区.大腿后部中段---殷门。
寒气从人体的皮肤进入身体之后,如果所承受的寒气分量不多,同时血气充足经络畅通,则很快的身体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鼻腔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透过一两喷嚏就排出体外。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周围的温度很低,流失的热量很多,身体产生大量寒气(变质的体液),一时无法将寒气排出体外,很可能就会出现生病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身体排泄寒气时的现象。这时身体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因而使人体呈现非常虚弱的状态。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多休息,把所有的能量留给身体用来驱除寒气。
鼻腔是寒气最常见的出口,当少量的寒气到达鼻腔时,立即造成鼻塞;分量增多时,即出现打喷嚏的症状;分量再增加时,则出现流鼻水的症状,这时的鼻水多数是略低于体温,感觉凉凉的。通常开始流鼻水就是排除寒气的尾声,鼻水流完感冒也就好了。
内经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例如常见的“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当这种现象产生时,用手摸胃部,可以直接感觉其温度特别低,有时会和肚脐的温差大到 6~7℃。
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在人体中,肺脏除了担负我们所熟知的呼吸功能之外,还是身体分布水分到各个部位的主要机构。当寒气侵入肺脏时,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这时大多数的水分一进人人体即排出体外,感觉喝水就想上厕所,小便也多数呈现清澈无味。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通常中医的望诊,黑而无光泽的脸色即是肺气虚弱的表象。随着肺气的逐渐虚弱,情绪上也会愈来愈悲观,很容易就会有忍不住想哭的感觉,就像中医书上所说的“肺主悲”。
严格地说,寒气侵入人体时,人体只有外表缓慢的变化,并没有不舒服的症状或感觉,多数不舒服的感觉来自寒气排除的过程。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寒气排出时,症状都不一样,当然应变的对策也就不同。因此,明白了寒气的原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寒气排除的症状。

寒气的排除
前面提过身体面对寒气侵入时,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使体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释放热量来防止身体失温。这些被改变的物质也就是寒气,如果它没有被排出去就会长期存在身体里。当身体状况改善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身体会再利用相反的化学手段,将含有寒气的物质还原。由于当初改变物质时释放了热量,这时再把物质改变回来,自然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其周围组织或体液的温度下降。身体再将这些低温的体液或废气排出去,就把寒气带了出去。因此,这时会感觉寒冷来自体内,鼻尖摸起来也是冰冰的感觉,似乎和鼻尖相连的一连串组织的温度都变低了。打喷嚏或咳嗽时所呼出的气体或感冒所流出的鼻水都呈现低温的状态,不像平时打哈欠时呼出的都是热气。
从这样的推论,显然感冒症状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身体变弱了,相反的却是身体由弱转强时才会出现的症状。许多从来不感冒的人,并不是身体真的很强健,反而是身体根本没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气,才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产生。许多脸色黑而干,明显肺虚症状的人,都是很多年没有感冒的经验,这种人从外表的症状显现出身上的寒气很重,却没有能力排除.这种没有能力排除寒气的人,使用任何药物都无法将经络中或深藏肺脏的寒气排出。必须先养足了血气,使身体具备了足够的能量,自己发动驱赶寒气的战争,寒气才有可能被排出。在这过程中,人类有限的医疗技术只能在最后当人体开始排泄寒气时,加上很小部分的助力。
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寒气,对付寒气的方法,都必须回归到前面所说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血气,正确地处理每一个疾病的症状,没有什么快捷方式,更没有什灵丹妙药。

寒、湿、痛和中药方

图片

体温与健康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人的体温过低是造成百病丛生的原因

体温每下降1℃机体免疫力就下降30%以上;而每升高1℃免疫力则提高5--6倍。例如免疫力一旦下降轻则会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皮炎、肺炎、胆囊炎、节段性回肠炎、溃疡性肠炎和风湿病等

  
人在安静状态下产生的热量中,骨骼肌产生的占20%,肝脏产生的占20%,大脑产生的占18%,心脏产生的占18%.肾脏产生的占7%皮肤产生的占5%其他产生的占19%。 热能产生后除了供机体器官工作外还需要以散热的方式来消耗。热量是通过多种方式散发的。通过皮肤辐射向空气中散发这占到了人体散发热量的70%。其他的热量可以通过肺和皮肤的水分蒸发(无感觉的蒸发与出汗)、肺部呼出二氧化碳、对食物和吸入的气体进行加热以及大小便的排泄等来散发。

体温上升1℃白细胞的活动即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 反过来体温的下降却是生命的不祥之兆。当身体寒冷和存在水毒之时淋巴细胞力量微弱无法制造出大量的能抵御抗原的抗体因而抗原进入身体后使得身体只有通过眼泪、喷嚏、鼻涕、痰液、湿疹等反应来将多余水分排到体外从而使身体温度上升增强淋巴细胞的力量以产生更多的抗体抵御过敏原。所以平日里体温较高的人应该是与过敏无缘的。

  体温如果超过39.3℃癌细胞将会死亡而体温下降后就为癌细胞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大肠癌患者激增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肠只有在排便时才活动活动不足当然产热少温度就低也就容易患癌。 
自然医学学者开出了药方让人们采取种种方法来保暖。例如泡澡包括多种形式的洗浴如药浴、足浴、桑拿浴等还有衣物保暖、锻炼、走路等。另外还要摄取能提高体温的食物如胡萝卜、苹果、生姜、红糖、蜂蜜等而且应当少吃一餐

  
在一天的生物节律中:清晨2-5 时体温最低下午5-7 时最高但一天之内相差应小于1℃ 。体温也有男女差异。女性体温一般比男性约高0.3 ℃ 。女性体温还与月经有关。此外体温同样存在成人和未成年人的差别。
成人正常体温为:1.口腔温度36.537.4℃ 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 0.6℃ 3.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0.5 ℃。
未成年人正常体温为:1.口腔体温36.7℃37.7℃; 2.腋窝温度36.0℃37.4℃; 3.直肠温度36.9℃37.9℃。

图片

寒湿表现:

  •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 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 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 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 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 脚躁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汗出后特别怕风,肌奏有寒.
  •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外热内寒 ,外寒内热 (张氏医通)

皮寒而燥 ,阳不足. 皮热而燥,阴不足. 皮寒而寒者,阴盛.皮热而热,阳盛。仲景说:病人身大热,而反要穿衣者,热在皮肤而寒在骨髓。黄芪建中汤主之。针灸绝骨以散骨髓之寒。病人身大寒而不欲穿衣,寒在皮肤热在骨髓,越婢汤发之。杂症,外热内寒--

祛除寒气的茶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阳气充沛.身体温暖.生机旺盛

气,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及物质基础,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较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故临床又笼统地称之为阳气。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经气、各脏腑之气等等。阳气对人体的生长化收藏起着决定性作用。阳气成于先天之肾阳,赖后天中阳不断补养,以经气为统领,经脉为通路,达于脏腑、表里、内外,不断充实各脏腑组织之阳气,从而使机体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就经气而言,阳气又可分阴阳,阳经之气为阳中之阳,喜动主外,易激发;阴经之气为阴中之阳,喜静,主内,在阳经之气的统领下发挥作用。故临床治疗中应充分调动阳气。只有阳气充沛,升降出入有节,机体才会生机旺盛,长生而久安。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之上,
  一、温阳:

即温元阳、补中阳。元阳即肾阳,是诸阳之本,对人体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元阳亏虚,诸阳皆弱。中阳,即中焦脾阳,乃诸阳不断接续之源泉,为后天之动力。只有中阳充盛,不断补充先天元阳,充实诸阳,才能使机体功能正常,此亦为治病本之着眼点。
  取穴:关元、中脘。均用温针。也可以重灸.关元乃元气出入之所,针之能温肾之元阳,补充阳气,通调冲任。中脘位居中位,为腑之会,乃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之会穴。故刺之可通腑、升阳、温中、散寒、助阳。两穴同用,可先天、后天同补,用其治一切虚、寒、衰弱之疾,乃“用阳理论”的基本方。
  应用举例:①中脘配关元治疗脾胃虚寒、脘腹胀满;②关元配子宫治妇女之宫寒不孕;③关元配水道、加秩边透水道治疗前列腺炎;④关元配水沟、水分、水道,取其益气利水、导泄湿热之功,治疗湿热内蕴之脘腹胀满、纳呆及小便不利等症。
  二、通阳:
  取穴: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此谓背部四阳穴。阳气以升降出入为转枢,以通为用。脊背在人类直立行走之前,背向阳,居阳位,且督脉为太阳之所在,统领一身之阳。背部阳气通达,阴阳才能正常交接,气血才能运行通畅。大椎乃三阳督脉之会,能通全身阳气,为本组通阳之头穴;至阳走上,命门居中,腰阳关位下,如此之交接刺法,使阳气无处不通,三焦之气无处不畅,充分发挥其温煦脏腑,增强功能的作用。
  应用举例:①背部四阳穴配华佗夹脊治疗颈肩腰腿疾及强脊炎、白癜风等自身免疫缺陷的疾患;②四阳穴配升阳之百会、安神之四神聪治疗精神、情志疾患如百合病、失眠症等;③四阳穴配通阳之阳池、飞扬、阳陵泉治疗厥、痹、痿症及中风半身不遂。
  三、升阳:
  阳主升,以升为顺。阳气匿而不发,则功能衰颓,清窍失聪。
  取穴:百会。百会乃至交至上之位,手足三阳经皆会于此,刺之不仅能调神、醒脑、开窍,关键是回升人气诸阳,在百病之辨证施治的同时不忘“巅顶一刺”。
  应用举例:①面瘫治疗中,除牵正、祛风、活血、解表、滋阴、养血之外,加刺百会,能使目明神旺,免疫力大增,能大大提高疗效,缩短病程;②百会配四神聪,更是动中求静,动静结合之体现,在升阳中求安神,能迅速改善失眠头晕等症。③百会配局部通经活络之穴,可治牙痛等各种痛症。此谓调神止痛之妙用,通阳亦寓使经脉通则不痛之理。
  四、潜阳:
  取穴:太冲、涌泉。阳主升发,但宜升降有常。独升不降,也谓病态。除对一些阳亢之症应用外,对一些上部疾患,依上病下取理论,穴取大冲、涌泉滋阴潜阳,即潜中寓引,使阳气在下行之中,通畅无阻,病态自消。
  应有举例:①太冲配太阳治偏头痛;②舌部及咽后壁点刺配太冲、涌泉治疗咽喉病、口舌生疮及言语不利;③腰膝冷痛配涌泉,通领下肢阳气之布散,使阳气得复,冷痛自愈;④百会、四神聪配涌泉、太冲治疗郁症失眠和躁症,能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
  五、接阳:
  取穴:上肢阳池,下肢阳陵泉。是主要针对四肢疾患而设的刺穴法。阳气达于四末不但靠元阳充沛,中阳给养,诸阳旺盛,同样需要运输道路之通畅,尤其肢体远离脏腑,在病态情况下鞭长莫及,此时的接阳治疗尤为重要。治以手足少阳经,取少阳为枢及亦表亦里、表里交接之所,刺之可自调阳气的分布,充分调动机体功能,使阳气出入自由。
  应用举例:
①中风:在常规刺阳取阳之中加刺阳池、阳陵泉,在阴急阳缓中找到平衡,使柔顺之态在阳气通达的同时渐复;
②四肢之厥逆、冷痛酸麻诸症的治疗中,独加接阳之阳池、阳陵泉使诸症悉解,康复更快。
中医指的寒是百病之源

图片


八纲中阴阳是总纲,寒、里、虚属阴;热、表、实属阳。所以从中医的角度讲,疾病无论有多复杂,无非就是两种病,一种是阴病,一种是阳病。但要真正全面的做出诊断,还要了解的更详细一些。所以辨别疾病还需要寒热、表里、虚实这六纲的配合,所以说真正起辨别疾病作用的是这6个纲领,而阴阳只是一个总纲,一个统领。真正上战场冲锋陷阵的还是寒、里、虚和热、表、实这六纲。


在阴阳学说里我们谈到,简单的说,疾病就是寒热这两种,寒热这两种病邪是人体致病的最终凶手,是一切疾病的罪魁祸首,无论西医把疾病分的多么的系统、多么复杂,无论它是病菌、病毒、立克次体,还是免疫失调、神经失调,归根结底都是寒热这两种病邪对人体内的寒热平衡系统进行的攻击造成的。寒热是自然界中最大的阴阳,同样也是人体内最大的阴阳,所以从人体疾病的角度来说,寒热就是阴阳的代名词。


寒证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那?首先与寒冷的天气有直接的关系。其次如:食用生冷的食物及啤酒饮料、淋雨、涉水下河、纺织车间寒潮、用凉水洗澡等等,都会导致寒凉攻击而人体阳气虚弱,属于外因致病。也可以是年老体衰人体本身阳气不足等内因造成。以人体机能活动衰退、迟缓为主观表现。


临床表现:怕冷喜热、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口不渴、喜热饮品、小便频、大便稀、舌色淡白、苔白、润滑(水分多),或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迟无力等。(以上症状满足3—5项即可确定为寒证,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也不完全相同,100%典型症状情况的很少出现。以下临床表现都是如此)。


 寒病在我国东北地区最为常见,那里每年有7至8个月气温在0℃以下,最冷达到—40℃。寒冷对人体的影响可想而知。当然象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寒病人群更多,早些年俄罗斯女人大冬天都穿裙子,里面只有一条薄薄毛裤,去过俄罗斯的中医大夫回来说,那边老年人很多都闹关节炎,腿部变形的人很多。但近年来受中国人的影响,中国的羽绒服装大量进入俄罗斯,又轻薄、又美观、又保暖,冬天穿裙子的俄罗斯爱美女性已改为穿羽绒服装,闹腿病的人大大减少。


日本人也有个习惯,某些地方男孩子即使大冬天,上身穿得厚,腿上就穿一个大裤衩,从小就刻意的锻炼孩子吃苦能力,锻炼意志。万物有阴有阳,有利有弊,负面影响就是寒冷入侵人体,尤其是腿部。


寒病以里虚寒证最为多见,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受父母遗传而体质偏寒,有的生活工作所在地寒凉,有的因为年龄增长人体处于机能衰退期,促使温熙人体的阳气减少而出现各种机能衰退而出现里虚寒证,俗称“火力不旺”,表现为平时怕冷、手脚发冷、食用生冷食物或受风着凉即胃痛腹泻,遇热既缓解。寒证严重的,可因阳气衰亡而出现虚脱、死亡。


老百姓对寒冷致病似懂非懂,不是很重视。有个病人来找我看心脏病,我看舌摸脉知道是寒证,把她的全身症状说出80%—90%,其人连声称是,因为她家居农村,给开了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和“桂附地黄丸”,没有治心脏病的药,一个月后随访,心脏好了,全身寒症也大大好转。治病就是找到根本,寒证可导致五脏六腑、肌肤、关节任何一个部位发病,把寒气给去掉,她心脏病自然就消失了。治病除本就必须找到导致她发病的真正凶手,去除疾病自然手到擒来。


说来奇怪,北方人易得寒病容易理解,但处在热带,气温常年恒定在34℃左右的马来西亚人得寒病也大有人在,尤其是患风湿性关节炎的人那更是相当的多,其入院求治的比例不比北京少。


2003年我到马来西亚首都中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现象,马来西亚全国人口的40%是华人,华人治病几乎都去当地中医机构,那里气候湿热,太阳看起来都比中国的都要大不少。而且那里没有冬天、秋天和春天,一年四季都是夏天。一身夏装可以穿一年,得寒证的病人本不应该如此之多。但通过多日的观察,我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正是因为那里炎热,所以当地人贪凉成风,商场里寒凉中药制成的凉茶卖的相当火,路边凉茶摊点比比皆是。当地人习惯吃过饭后,必喝一杯放入很多冰块儿的凉饮料,如红茶、果汁等。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使用空调,由于气温高、空气潮湿,可以说那地方离了空调就活不了,无论是在室内、汽车内、商场、宾馆,只要有人的地方,必开空调,甚至整夜整夜的开着空调睡觉,我想这就是造成热带气候国家寒病多发的原因吧。


中国两广地区的风湿病人也很多,我想也是一样的道理。另外据我了解江、浙一带冬天气候在0℃左右,室内又没有暖气,气候阴冷也造成了很多寒病患者。


 寒病治疗起来有一定难度。有的人由于遗传因素天生就是寒性体质,吃中药短时间内可以将不适的症状消除,但要彻底扭转寒性体质,使寒病不复发还要打持久战,往往2—3年才能把寒性体质扭转过来。有些寒病的人,舌体都比别人胖大,所以舌边都是牙印,体内的水份多,寒湿已经很顽固了,没有2—3年的调养好不了。但调养不是要你天天吃药,我的一个女性老年患者,按我说的在治疗结束后,每天做饭必放几块生姜,重量3g—5g之间。一年后,她全身一点疼痛的地方都没有了,寒病全部消失,全身有劲非常舒服,感觉年轻了二十多岁,连心情都变好了,象雨过天晴的天空一片晴朗,干什么都觉得有意思,非常乐观。


老百姓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但病来如山倒,不是说你的病是一天得的,而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积攒在体内,直到身体承受不了才突然发作,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评论这张
 
阅读(4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